唯一不修长城的封建王朝是哪个

说起唐朝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无不是交口称赞,盛唐时期的中国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而且注重经济文化的建设发展,像佛教等等不同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,可以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,而且唐朝的军事实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在当时是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,客观的来说在之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和唐朝相提并论的朝代。

唐朝的统治者们对唐朝的军事实力也是非常的自信,甚至其没有专门组织人手来维修长城,唐朝是第一个自秦朝以来,没有修建长城的统一王朝。

要知道少数民族的铁骑一直让统治者们苦不堪言,而防范的最好办法就是城墙了,由此可见唐朝对自己军备力量的自信。

大唐的军事是最值得骄傲的,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明朝文有房玄龄,魏征等人,武有程咬金,秦叔宝等将,每个人都各司其职,让整个国家处于稳定正常的运行中。

虽说盛唐时期没有初唐时期那么多骁勇的将军,但是军队体系,战备的完善在很大程上起到了弥补的作用。而且唐朝对军队的管理非常严格,甚至近似达到了苛刻的地步,每个士兵的武器配备等等都进行了严密的规范,并且最大程度上考虑了种种突变因素。

当然包括士兵的武器,护具和必须的伙食都做了详细的解释,而且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努力从许多演艺中去发掘细节。《隋唐演义》来举例,其中,每个有名有姓的大将手里拿着什么兵器、穿的什么盔甲,读者都耳熟能详。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,不能作为历史资料来看的。所以许多史书就派上了用场,通过对《新唐书》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唐朝对于军队的管理比较人性,其采取了一种叫做“府兵化”的管理制度。

在战争期间,局势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必须回到军队进行备战。当然如果太平盛世的话人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享受各种乐趣,当然这样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,不利于管理,而且士兵们必须自费购买自己的武器,否则只能赤手空拳的上战场了,换言之就是一群临时工。

打仗要自掏腰包买装备,想想就替他们不爽,为啥要送命还得赔钱呢?

那么作为一名战士都必须有哪些装备呢?

《新唐书》中的记载非常清楚:一张硬弓,一个叫胡禄的箭壶,以及三十支箭;唐横刀一把,这种武器有点像是倭刀,但有些工艺与倭刀有区别。武器准备好了,还得准备吃穿用度,所以,每个士兵都得准备一块磨刀石,还有御寒的毡帽、毡衣,一个行李箱。

食物是必不可少的,每个士兵准备九斗大麦饭,两斗生米,统一上交集中发放。

除此之外,政府还对战士们的服饰进行了一定的要求,确保每个战士们的着装统一整齐,而这些开支都要自掏腰包解决……

而且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决定——在非行军时期所有士兵要将装备统一交纳到折冲府的府库中,需要上战场时再按需领取。

当然这么多的装备是不可能全部由士兵们携带的,不然最基本的战斗力都根本无法保证的,日常这些装备都会有专门人员进行保管,士兵们只需要保管自己的作战工具就好了,就算如此负担也是非常重了。

不过,不论何时,府兵们的唐横刀和弓矢从不离身,以备不时之需。

相比于隋朝,唐朝的士兵已经非常幸福了。隋朝军队并不配备粮车和驮马,士兵们必须将所有装备配置在身上,每个人还得背上十几天的粮食,行军速度和战斗力大打折扣。所以导致了隋朝的部队往往不堪一击。

除了个人装备外,府兵们还得凑钱购买“集体装备”。

根据唐朝的制度,只要人数达到十个就可以称为一个作战单位了,作为作战单位的一员就必须出钱购置集体工具,如床铺,帐篷等等,还有像毛驴这样的牲口来减轻负担。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渴望成为军队的一员,毕竟军队的待遇还是比较可观的,而且在赋税上还有着很大的优惠,所以在仪容仪表上还是有着非常大的要求的,入伍后经过重重考核,最后对职位进行分配,有天赋的可以作为射手,而剩下的只能冲锋陷阵了。

在每年天气寒冷的时候,国家之间都会达成相关的协议,尽量避免战争,所以冬天主要是进行训练。而训练的强度毫不逊色于一场真正的战争,进行分组对抗,直到长官下令停止都会一直进行对抗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真实的还原了一场战争。

而进行完一天的训练后,最后往往会以一场狩猎来收尾,其实是进行最后的猎杀训练,当然猎物会被用来改善伙食,所以往往更能激发士兵们的斗志。当然如果冬天有战事士兵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,所以百姓们能够在后方歌舞升平,朝臣们能够摆弄风云都是因为战士铁血,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,所以这也是军人被我们敬重的重要原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