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国皇帝中为何说朱元璋得位最正

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说法,朱元璋是得位最正的皇帝。为何有这样的说法呢?其实很简单,只要看一下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,就可以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了。

从汉朝开始说起,刘邦虽然也是一介平民,但好歹还是泗水亭长,也属于大秦帝国的基层公务员;两汉之间的新王朝,王莽以外戚篡夺帝位,成为历代文人最为不齿的开国之君,而他的新王朝也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,一帝而亡;东汉开国之君刘秀虽然以布衣身份起事,但他好歹还是汉室宗亲;魏朝的曹丕以臣迫君,逼迫汉献帝禅让,得逞之后还说道:“朕终于知道舜禹之事了”;后来的司马炎有样学样,复制了他的举动,迫使曹家交出了政权。

南北朝的几位君主,如刘裕、萧道成、萧衍等几位,都是禅让制的受益者,而他们中间最为恶劣的要数刘裕,曹丕对于汉献帝以及司马家对于曹家,虽然逼迫其交出帝位,但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,相反还厚待他们,给他们封地,让他们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面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汉献帝死后,曹魏还以天子之礼将其厚葬。然而,刘裕却不是这样做的,他开启了大杀前朝宗室的先河,将司马皇室杀得精光。后来的萧道成也有样学样,在逼迫刘家交出皇位后,同样将他们刘姓皇室杀光。

再来说说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唐朝,李渊的称帝之路同样算不上十分的光彩。他不仅是隋朝的臣子,还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关系,他们的母亲都是独孤氏,是亲姐妹。在隋王朝摇摇欲坠的关键时刻,他非但没有力挽狂澜,反而趁火打劫,从晋阳起兵,一举拿下长安,以后荡平群雄,建立了唐王朝。从我们现代人角度来看,李渊此举也是无可厚非,毕竟是杨广这个败家子在短短十几年间将大好江山败个精光,李渊不想成为陪葬品,乘势夺取政权,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但在古时的史家来看,这实属大逆不道,所以唐王朝的建立也委实算不上“正”。更为恶劣的是,李渊将隋恭帝杨侑给杀害了。可怜的杨侑,作为杨广的孙子,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,年纪轻轻地才十五岁就死了。

而宋太祖赵匡胤则更为“不正”了,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都对他有知遇之恩,在短短几年间将他从一个小兵提拔成威名赫赫的大将。按理说,赵匡胤应该知恩图报,肝脑涂地地报答后周朝廷。然而,他却乘着柴荣死后,主少国疑,一举导演了“陈桥兵变”,来了个黄袍加身。这样的得位,又岂能说是“正”呢?当然,赵匡胤还算比较的仁慈,没有对柴家大开杀戒,而且赵宋三百多年间对文人也都不错,所以文人也乐得去歌颂他,并没有太为难他。

这样说来,朱元璋确实是得位最“正”的开国之君了。因为朱元璋才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最底层的人。不要说亭长了,他连个芝麻绿豆长也没当过,是个纯而又纯的小老百姓。刘邦的家境虽然不算富裕,但也算得上是一个中产,刘邦偶尔还能结交一大帮朋友,去小酒馆喝喝酒,日子其实过得相当滋润。但朱元璋则是彻底的赤贫,长期的理想则是能吃顿饱饭。

朱元璋没当过前朝的官,所以他起来,就不算背叛前朝,就理直气壮。朱元璋后来做的第一个小官,就是在反抗元朝统治的义军中当上的。他没有任何倚赖,不借助任何先天的力量,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打下来的天下,所以叫作叫作一—得位最正。

这样一来,朱元璋的下层出身反倒成了他的本钱,成了让人信服他敬佩他的地方,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。

“得位最正”,这四个字可不简单!你要得位最正,你就一定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,你的人生道路就一定会比别人更艰辛。我们现在经常说某某人是个成功人士,是因为某某人在某个领域,或者在仕途上,或者在专业上,或者在财富上取得了成功。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去界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话,笔者认为,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人。大家想啊,他从社会最底层,说句不好听的,一个像乞丐一样的人,通过自己的努力,成为中国帝制时代社会最顶层的唯一的一个人——皇帝。

明太祖朱元璋像,他是得位最正的开国之君

那么,得位最不正的又是谁呢?相必有许多人已经猜到了,他就是隋文帝杨坚。

本来这天下是没有他杨坚什么事的,北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,他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本来弱小的北周迅速崛起,一举灭掉了强大的北齐,一统北方,大有再灭陈朝,统一全国之势。

此时的杨坚在北周的地位还很低,宇文邕也根本没料到他将会是一个大大的威胁。当有人在他耳边说杨坚将会篡夺北周的江山的时候,他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
好景不长的是,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他三十六岁的黄金年龄英年早逝,其子宇文赟继位,是为周宣帝。

和他父亲不同宇文赟却觉得杨坚是个大威胁,千方百计想要除掉他。好几次,他想对杨坚下手,但杨坚的表现无懈可击,让他找不着杀他的把柄。

在度过了几年的提心吊胆的日子后,杨坚的机会终于来临。宇文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暴卒,没有指定任何的辅政大臣。面对孤儿寡母的局势,当时的天元大皇后杨丽华不知所措,她也有意让自己的父亲杨坚助其一臂之力。于是,御正下大夫刘昉、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,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,辅佐朝政。得益于自己祖上显赫的家世和女儿为周宣帝皇后的外戚身份,杨坚在周静帝年幼的情况下,进入朝廷成为了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,从此成功的总揽了北周的朝政。

仅仅两年之后,杨坚就成功的逼迫自己的外孙——周静帝禅位,从而自己改朝换代,建立了隋朝。

杨坚篡位的手段和以往通过起兵自外而内的方式不同,先控制中央集权,然而逐步扫清外部反对势力。

首先,杨坚设计将北周宇文家族的五位皇室成员骗到京城,将他们全部杀掉,然后出兵消灭掉反对自己、忠于北周的大将尉迟迥。

在做完这一切之后,杨坚便接受了外孙周静帝的禅让,改国号为大随,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。

而自己的女儿,也就是周宣帝的皇后,虽然很想拯救宇文家族的皇权势力,但苦于没有实权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夺走自己儿子的天下,最后郁郁而终。

隋文帝杨坚像,他也是得位最不正的开国之君。

对于杨坚这样的行径,清朝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深表感叹:“古来得天下之易,未有如隋文帝者,以妇翁之亲,值周宣帝早殂,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,遂安坐而攘帝位。其时虽有尉迟迥、宇文胄、石愻、席毗、王谦、司马消难等起兵匡复,隋文犹假周之国力,不半载殄灭之。于是大权在手,宇文氏子孙以次诛杀,殆无遗种……窃人之国,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,此其残忍惨毒,岂复稍有人心。”